24小时便利店回归,谁来点亮夜间消费?
2024.02.02
自“夜间经济”的概念提出以来,繁荣夜间消费逐渐成为了全球范围内许多城市的一大发展目标,并在城市GDP中占据越来越高的比重。
在美国,人们有1/3的时间、1/3的收入、1/3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其中60%以上的休闲活动发生在夜间。在韩国,加班文化盛行,为了顺应上班族们晚上花钱解压的需求,营业到凌晨的餐馆和酒吧随处可见,便利店都是24小时营业,汗蒸房、卡拉OK、网吧、游戏厅、电影院等娱乐场所大多也是通宵营业。在泰国,首都曼谷拥有近百个大大小小的夜市,大部分会开到凌晨,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24小时不打烊的商场,此外各大剧院也在夜晚进入最忙碌的时段。在英国,首都伦敦是全球夜间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夜间经济为英国经济贡献了177亿至263亿英镑的总增加值……
而在国内,夜间也已成为居民消费的“黄金时段”。据商务部发布的《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中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消费额占比超过全天的一半,21时至22时电商成交量达到最高峰,22点至次日凌晨1点餐饮外卖的订单量出现明显增长……2021年全年夜间消费达到34.8万亿元,预计2022年突破40万亿元。
夜间经济繁荣之下,曾备受质疑的24小时便利店也大有回暖之势。
近年来,在一系列的通知、指南、措施中,总能看到24小时便利店的“身影”。
2020年,商务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三年行动的通知》,提出到2022年全国品牌化连锁化便利店总量达到30万家,销售额累计增长超过50%,全国中等以上城市每百万人口不少于200家门店,连锁便利店24小时营业门店的比例不低于30%(含无人零售店),成为服务民生、便利消费的重要载体。
2021年,商务部办公厅等11部门发布了《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提出重点发展品牌连锁店,支持养老、托育、便利店、药店、家政服务店、美容美发店等品牌连锁企业进社区,发展无人值守便利店、自助售卖机等智能社区商店,鼓励便利店、药店视情延长营业时间,有条件的可24小时营业。
2022年,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北京市促进夜间经济繁荣发展的若干措施》,重点突出“北京范”“时尚潮”“文化芯”“科技核”,鼓励便利店、药店等视情延长营业时间,有条件的可24小时营业。
同月,上海市也出台了《激发创新动能引领时尚潮流 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若干措施》,提出完善夜间经济的空间布局体系,点亮并建设具有引领性、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24小时活力城市,推进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快重振上海消费市场。
作为具备高网点密度、极其贴近人们工作和生活场所的零售业态,便利店已然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尤其在打破了营业时间的限制后,无疑会凭借对即时性消费诉求的有效满足,进一步“升级”为都市生活的一大标配,在彰显都市文明、提升城市魅力、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外,刺激夜间消费、把握夜间增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口。
然而,政策驱动下诞生的“蛋糕”,并没有如想象中那样立刻吸引到一大群分蛋糕的人。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2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显示,在其所调查的39个城市中,24小时营业比例高于50%的只有18个,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那么问题来了,24小时便利店何以呼声高、占比低?
此前,《第一财经》曾对上海某便利店展开调查,发现该便利店在18点至次日早上6点间主要销售盒饭、饮料、酒类和小食,营业额可以占到全天的30.5%。
看到这里,你心动了吗?
别急,我们先来看组数据。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毕马威中国联合发布的《2021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近三年来,便利店在18点至24点间的营业额占到全天的39%左右,这不禁让人怀疑上述所说的30.5%可能大部分都来源于这一时段,而24点至次日早上6点的贡献则微乎其微,是否存在营业的必要还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我们再来算一笔账。通常而言,一家传统便利店的营业时间从16小时延长至24小时,需要增加两笔显性成本,一是员工,二是电费,此外房租成本没有变化。前者再多招聘1人即可,不过夜班员工薪资会比白天高出10%,大约在3000至7000元间,我们先假设薪资为5000元/月,这里暂且不考虑因夜间工作繁忙或存在安全问题等招不到夜班员工的情况;后者因风幕柜、冷藏柜、冷冻柜等本就需要24小时持续运作,夜间增加的其他电费姑且忽略不计。整体来看,每个月就要多增加5000元的成本。
据《2021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头部便利店企业的利润约为25%,那么我们再把便利店的平均毛利按20%计,每月新增的营业时间需要多贡献25000元营收,即每天多贡献800多元才能达到盈亏平衡,从而实现盈利。这么一算,也许又会劝退不少跃跃欲试的经营者。
值得一提的是,便利店夜间的销售情况存在季节差异、南北城市差异、门店类型差异、消费习惯差异、经济水平差异等等,与所在区域的“夜间灯光指数”基本呈正相关,但也不能完全保证。不难想象,天气暖和的地方夜间销售情况会比寒冷的地方更好,社区、交通枢纽等热闹的场景夜间销售情况又会比偏僻的场景更好……
那么,在成本、地域等限制之下,便利店的经营者们又该如何挣脱束缚,成功切下“蛋糕”?
前文提到,便利店网点密度高,且极其贴近人们工作和生活场所,但这也意味着行业竞争大,仅着眼于门店所在区域内的流量“格局”太小、增长有限。那么,打通外卖渠道,无疑能让便利店在投入夜间营业成本的基础上,挣脱地域限制及地域的客群限制,借助外卖平台的流量优势和履约优势,来进一步提升销量。
今年6月,美团外卖启动了“24小时便利店项目”,与之合作的便利店会在线下安装“小黄灯”,同时在线上上线外卖服务。目前,长沙的美宜佳、新佳宜,青岛的有客便利,武汉的美宜佳,成都的见福便利等等都已与美团外卖达成合作,安装了“小黄灯”的便利店均可提供24小时外卖服务。此前,罗森中国事业推进总部总经理吉田凉平也曾表示,即时零售(外卖)给实体门店带来了很大增量,营业额占到整体的10%左右。或许,这种模式也有望成为便利店用于应对房租、用工等各项成本增长以及同质化竞争下均摊流量减少的有力“武器”。
而在畅想挣脱成本限制的方式时,无人零售又给经营者们提供了新的思路。虽然前期布局无人零售解决方案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但据了解,在安装AI摄像头、闸机、货架、货柜等智能IoT设备后,门店就能实现自动化的管控。一来,无需人工收银,无需人工值守,不仅不用增加夜间人力投入,也能减少日间店员招聘,轻松实现24小时营业;二来,门店灯光可根据人流、营业时间等及时调整明暗,节能减排,最大程度控制夜间电费增长。
此前,东方财经记者曾探访了位于陆家嘴的wepick AI商店。据其介绍,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系统可对线下门店进行三维重建,轻松识别拿放动作以及拿放商品。如此一来,顾客只需扫码/刷脸进店,挑选完毕直接出店就能自动结算,即使外包装极为相似也能被准确区分。而得益于自动结算、远程管控、缺货提醒等数智化能力,相较传统便利店,wepick AI商店至少能节省50%的人力。
如果说,政策的大力支持给便利店的24小时营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那么新模式、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便赋予了便利店得以抓住外部环境变化机遇、轻松实现24小时营业、挖掘夜间增量业绩的能力。
不难预见,不远的将来,越来越多24小时便利店会出现在社区、街角、交通枢纽、办公大楼、园区……从提供消费服务的便利店,演变为都市群体的能量“充电站”与精神“庇护所”,并在每个深夜亮起一盏盏灯,静静等候、温暖每位夜归人。
往期回顾
※第二期“城市合伙人”招募计划启动!云拿科技邀你共享万亿市场
※首届“云拿杯”大学生数据分析大赛鸣锣开赛,教学实训方案再丰富!
※云拿AI便利店亮相2022中国便利店大会,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数智化新动能